立起来,李琦书法公益课之结构四法
3月18日,癸卯二月二十七上午九点。街头,尽管草长莺飞、杨柳醉春,依然人裹棉衫、料峭春寒。而老有茶馆内,“文化名家李琦工作室”却暖意融融,翰墨写意、茗茶飘香。楷书间架结构的四种方法,让字体“立起来”——李琦书法公益课开讲了。听者各行各业,来自四面八方,在雅静而有文化气息的茶馆里,接受书法艺术熏陶。
在此,李琦先生已经开讲多次。他建议大家习练书法要行动起来,先后从画线画圈、书写“茶”字等做起,体验笔落纸上的感觉,激发大家的书法兴趣。
今天,他首先引领大家了解各种书体对笔墨纸的要求,以及各种纸张的特性与笔墨水的关系。之后,告诉大家,学习写字,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很关键;结构掌握之后,再选择临帖楷书“四大家”中的一家或者多家。同时,对于习练其他书体也有裨益。
“笔法、结体和章法”是书法技艺的三个要素。“间架结构”即“结体”之所谓也,具体是指每个字点画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。元代赵孟頫在《兰亭跋》中云:“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亦须用工。”汉字各种字体,皆由点画联结,搭配而成。笔画的长、短、粗、细、俯、仰、缩、伸,偏旁的宽、窄、高、低、欹、正,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,要使字的笔画搭配适宜、得体、匀美,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。汉字尚形,书法又是“形学”,故,练习书法者首先掌握好结体,尤显重要。
为此,李老师从《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》入手,让大家认知汉字结构的重要、掌握汉字结构的法则。只有字的结构得体了,汉字才能美观而艺术地站立起来。“结构”无处不在——房屋拥有合理的结构,才能承载丰富多样的实用功能;人体拥有合理的骨架,才能呈现优雅潇洒的外在形象;文章拥有巧妙的结构,才能表现引人入胜的文学意蕴……
在研究汉字书法结构方面,自古即有历代书法名家总结出不少法则和经验,以流传启示后学。比较著名的有:唐代欧阳询《三十六法》、明朝李淳《大字结构八十四法》,其后便是黄自元临自清末楷书大师邵瑛的《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》。该帖承接了欧字用笔和风格,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,将构架结字的法则编成通俗易懂的九十二条口诀,再附以字例说明,由此而成为书法入门的最佳蒙本。黄自元初仿颜体,后学柳体、欧体。他熟谙传统楷法的用笔、结字的规律,其楷书笔画匀称而精到,结体严谨而端庄,既精于法度又丰润遒劲,博采众家之长,已卓然成家,曾被同治帝赐以“字圣”名号。
这堂课,李老师讲解了《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》中前“四法”。其一:“天覆者,凡画皆冒与其下。”上面是宝盖的字,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。如:宇、宙、定。其二:“地载者,有画皆托于其上。”下面有底托状的字,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。如:至、孟、圣。其三:“让左者,左昂右低。”以左半部为主的字,左边要高,右边要低。如:部、幼、即。其四:“让右者,右伸左缩。”以右半部为主的字,右边要长,左边要短。如:绩、议、读。
讲罢理论要点,李琦老师又亲手示范,逐一讲解,并让大家注意:同一个字中的同样的点画,要有映带顾盼、轻重长短等变化,才会让汉字风姿卓越地“立起来”。
随后,大家纷纷拿起毛笔,挥毫书写,体验结构之法。从起初的歪歪扭扭、横平竖直,慢慢地过渡到清清爽爽、潇潇洒洒。看着一个个汉字如春起之苗,得墨水之滋润,一个个卓然在宣纸上站立,且英姿飒爽——一位位写字的人,即刻变得精神起来,或亭亭玉立,或挺挺屹立……